學會與青島
山東「青島觀象台」原是帝國主義的產物,國民政府時期在我國近代科學發展史上有其崇高的歷史地位,共產黨統治時期其各項業務劃歸其他單位或因作業大樓為接收單位所用,現有的「青島觀象台」實際已名存實散矣!但這裡畢竟是我國氣象學會的發祥地。
青島的建置是晚清末年的事,但不久(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德國就派其遠東艦隊游弋膠州灣進行調查,第二年就借「教士被殺事件」侵佔膠澳,隔年正式簽訂「膠澳租借條約(1898. 03. 06)」之前五天(03. 01.),德國海軍測量部就在今「舘陶路一號」設立簡易測候組織開始氣象觀測,同年改為獨立氣象機構定名為「氣象天測所」。清宣統二(1910)年六月十一日,由德國在外各艦隊集資,開始在現址(觀象山頂)興建「七層石砌觀象大樓」,次年一月一日氣象天測所更名為「皇家青島觀象台」,其觀測業務包括:氣象、授時、地磁、地震、潮汐及地形測量和艦船儀器試驗、檢定及補給等,同時下轄濟南及膠濟鐵路沿線設立的十餘處「測候所」,因那時中國近乎被列強「瓜分」,而山東當時正是德國的勢力範圍。觀象大樓是在民國元(1912)年一月九日竣工,民國三(1914)年四月一日德國人也開始繪製天氣圖,開展天氣預報業務。同年八月一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機出兵,當年十一月七日就佔領青島,並將觀象台改稱「測候所」。民國八(1919)年的「巴黎和會」,更因山東問題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到民國十一(1922)年年初,太平洋會議簽定「九國公約」即華盛頓條約,才迫使日本同意將「膠澳主權」歸還中國,當年十二月十日中國政府收回主權(唯測候所僅為形式接收),設「膠澳商埠督辦公署」,至民國十三(1924)年元月下旬蔣丙然再集聚高平子、竺可楨(未到)等八人到青島,二月十日政府委任當時北京中央觀象台氣象科科長:蔣丙然先生為台長,才正式收回青島測候所,改稱「膠澳商埠觀象台」。民國十八(1929)年四月,北伐成功之後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局,七月二日成立「青島特別市」政府,觀象台改稱「青島特別市觀象台」,初擬隸屬於特別市的教育局,但「中央研究院」以本台原為高等學術研究機關,力持不可;幾經交涉,最後改隸中央研究院,仍請青島市政府直接管理,此為轟動一時的中央與地方政府之爭,足見「青島觀象台」在當時的影響和地位。
青島觀象台主權之收回,國內學術界及科學界為之一振,特別是「氣象天文界」更引以為豪。因為當時青島觀象台、上海徐家匯觀象台(法國)、香港皇家天文台(英國)號稱東亞三大觀象台,唯獨青島觀象台主權回到中國,其規模之大、儀器設備及技術之先進,都是國內其他有限的測候台、站所無法比擬的,有關人士都將青島觀象台視為是「中國氣象事業發展的標幟和期望」。為團結國內之氣象界同仁,以謀求「氣象學術之進步與測候事業之發展」為宗旨,由高魯、蔣丙然、竺可楨…等先進前輩發起,民國十二年已多次聚商於北京,民國十三(1924)年十月十日下午「中國氣象學會」在青島膠澳商埠觀象台正式宣告成立,參加成立大會的會員有16位,討論本會會章並選舉張謇、高恩洪、高魯為名譽會長,公推蔣丙然為會長,彭濟群為副會長(第二屆改為竺可楨),竺可楨等六人為理事,這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學術社團之一。氣象學會前後在青島開了一次成立大會、四屆年會並出版四期會刊,第五屆年會選出竺可楨為第六屆會長、副會長為蔣丙然(職員與年會的「屆」相差一屆),此時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成立,氣象學會會務的重心也就轉移到首都「南京」。
蔣丙然先生的台長一直當到抗戰爆發青島又被日本佔領為止。除原有的業務,蔣丙然先生在青島任內作了不少事,有些都是開創性的,如:無線電授時和電話報時、建赤道儀及大赤道儀圓頂室進行太陽黑子及行星觀測、參加世界性的萬國經度測量工作、成立海洋科進行水文氣象及海洋調查、籌建水族館及海洋研究所、開展高山(嶗山)及高空(利用經緯儀追蹤氣球)氣象探測、與青島山東大學物理系合作成立天文氣象組、成立中國氣象學會,…由於這層歷史因素,青島特別有一個「天文氣象學會」,至目前蔣丙然先生依然深受青島科學界的懷念和敬愛。抗戰勝利後政府發佈有高考資格,在中央氣象局工作,曾是蔣丙然台長在山東大學的學生王華文來接收,他從滿目瘡痍中重新訓練人手,將觀測工作先承擔下來,至民國三十五年夏天一切人員、業務已就緒納入正軌,接著將創台以來的全部資料整理出來,編印完成出版一本「青島觀象台50周年紀念特刊」,庶幾悠久的珍貴科學資料得以流傳並保存下來。民國三十七(1948)年秋季,已來台灣大學任教的蔣丙然教授,收到特刊後,有感特賦詩云:
高聳層台入望遙,當年日日此登樓;拋將心血成陳跡,贏得浮名愧白頭。
慘淡經營驚破碎,從容恢復費籌謀;遑遑巨冊閑披覽,往事依稀眼底留。
王華文台長收到老師感慨頗深的來詩之後,步原韻唱和一首:
山自青蔥徑自幽,念年往事憶登樓;揮毫但見風雲變,對鏡難窮宇宙頭。
一代宗師精設計,千秋大業慶宏謀;殘篇待輯烽煙裡,劫後層台共我留。
蔣丙然教授抗戰勝利後不久(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就由山東大學轉來台灣大學農學院,擔任全院各系氣象學課程。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十七日中國氣象學會在台復會,大家再公推蔣丙然教授為學會的理事長,在教授七十五及八十歲誕辰時,國內氣象界都有祝壽活動,並出版紀念論文集,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蔣丙然教授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享年八十四歲。
目前氣象學會發祥地青島的「膠澳商埠觀象台」,其天文台現歸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管理;七層石砌的觀象大樓(氣象學會開會成立原址),這裡已成為「軍事重地」,因為民國三十八(1949)年六月二日青島淪陷於共軍,大樓就成為其目前「海軍北海艦隊司令部氣象區台」的所在地,其工作重點只放在氣象和海洋兩方面,其它原有業務就分散出去或獨立了;海濱公園的水族館,這原是觀象台負責督建並兼管的單位,由蔣丙然台長兼館長,現則成為有五個單位並還將擴展的「青島海產(科技)博物館」,但可以明顯看到蔣丙然先生的功績和貢獻。總之,前五十年青島觀象台是一整體的,後五十年則各取所需而分散發展,冷、熱差異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