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很抱歉~部分資料遷移中......可能無法正常顯示。
- 學術概況
- 學術交流記錄
- 氣象科普論壇
- 得獎名單
Overview
中華民國氣象學會學術概況
- 80年~89年
- 90年~99年
- 83年
- 84年
- 85年
- 86年
- 87年
- 88年
- 89年
民國83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二、編印發「大氣科學:1974-~1993」及「氣象研究論文集刊(PMR):1978~1992」中英文論文摘要彙編兩冊,以供交流與分發有關單位及個人。
三、設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頒授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學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四、接受中央氣象局四個專業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五、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六、主辦「海峽兩岸天氣與氣候學術研討會」,於三月份邀請大陸十三位學者專家來台,共同慶祝氣象學會成立七十週年。同年十月組二十位代表團赴大陸北京參加「海峽兩岸天氣氣候學術研討會」。
七、協辦「海象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航空氣象預報研討會」、「亞太季風區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台灣地區天氣研究研討會」,對提昇我國氣象學術、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二、編印發「大氣科學:1974-~1993」及「氣象研究論文集刊(PMR):1978~1992」中英文論文摘要彙編兩冊,以供交流與分發有關單位及個人。
三、設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頒授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學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四、接受中央氣象局四個專業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五、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六、主辦「海峽兩岸天氣與氣候學術研討會」,於三月份邀請大陸十三位學者專家來台,共同慶祝氣象學會成立七十週年。同年十月組二十位代表團赴大陸北京參加「海峽兩岸天氣氣候學術研討會」。
七、協辦「海象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航空氣象預報研討會」、「亞太季風區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台灣地區天氣研究研討會」,對提昇我國氣象學術、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民國84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二、設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頒授兩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學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接受中央氣象局兩個專業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今年五、六月份分別邀請大陸福建十二位專家來台參加「海峽兩岸氣象防災技術交流研習座談與觀摩」暨邀請大陸中科院葉篤正院士一行三人來台參加「海峽兩岸東亞季風學術研討會及座談會」。
六、陳理事長泰然八月應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之邀前往做專題演講,並參家「中加雙邊數值模擬與降水過程研討會」。十二月陳理事長赴舊金山參加WMO召開的「極短期預報研究專家會議」。
七、本會陳理事長及會員共十位於六月份赴北京參加「第十八屆太平洋科學大會氣象與大氣科學研討會」。本年十一月由陳理事長率十四位代表團赴大陸福州參加「東亞中尺度氣象與暴雨研討會」。
八、協辦「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氣象雷達應用與四維資料同化研討會」、「第二屆東亞地區氣象與氣候近期發展研討會」、「對提昇我國氣象學術及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二、設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頒授兩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學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接受中央氣象局兩個專業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今年五、六月份分別邀請大陸福建十二位專家來台參加「海峽兩岸氣象防災技術交流研習座談與觀摩」暨邀請大陸中科院葉篤正院士一行三人來台參加「海峽兩岸東亞季風學術研討會及座談會」。
六、陳理事長泰然八月應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之邀前往做專題演講,並參家「中加雙邊數值模擬與降水過程研討會」。十二月陳理事長赴舊金山參加WMO召開的「極短期預報研究專家會議」。
七、本會陳理事長及會員共十位於六月份赴北京參加「第十八屆太平洋科學大會氣象與大氣科學研討會」。本年十一月由陳理事長率十四位代表團赴大陸福州參加「東亞中尺度氣象與暴雨研討會」。
八、協辦「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氣象雷達應用與四維資料同化研討會」、「第二屆東亞地區氣象與氣候近期發展研討會」、「對提昇我國氣象學術及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民國85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二、設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學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四、接受交通部委託組團分三梯次赴大陸北京、華東及華南等地區參訪,完成「大陸氣象科技現況調查分析研究」,促進兩岸氣象學術及科技交流,增進廣大民眾福祉。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四個專業委託計畫、原子能委員會一個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六、舉辦中小學暑期大氣科學研習營,增進青年學子對大氣科學之認知。
七、接受交通部委託由謝理事長信良率十八人代表團於十一月間赴大陸北京、福州、廣州、南京、上海等地進行科技交流,訪問各學術機構和氣象作業單位。
八、十二月份主辦「東亞地區豪雨研究研討會暨海峽兩岸豪雨實驗研討會」,邀請大陸二十一位及國外十一位專加學者來台參加。
九、協辦「第三屆東亞及西太平洋氣象與氣候研討會」、「南海季風實驗科學會議」、「第五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天氣分析與預報暨海象測報研討會」、「亞太地區航空氣象與飛航服務研討會」,對提昇我國氣象學術、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二、設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學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四、接受交通部委託組團分三梯次赴大陸北京、華東及華南等地區參訪,完成「大陸氣象科技現況調查分析研究」,促進兩岸氣象學術及科技交流,增進廣大民眾福祉。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四個專業委託計畫、原子能委員會一個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六、舉辦中小學暑期大氣科學研習營,增進青年學子對大氣科學之認知。
七、接受交通部委託由謝理事長信良率十八人代表團於十一月間赴大陸北京、福州、廣州、南京、上海等地進行科技交流,訪問各學術機構和氣象作業單位。
八、十二月份主辦「東亞地區豪雨研究研討會暨海峽兩岸豪雨實驗研討會」,邀請大陸二十一位及國外十一位專加學者來台參加。
九、協辦「第三屆東亞及西太平洋氣象與氣候研討會」、「南海季風實驗科學會議」、「第五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天氣分析與預報暨海象測報研討會」、「亞太地區航空氣象與飛航服務研討會」,對提昇我國氣象學術、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民國86年
一、本會榮獲內政部八十五年度全國性「學術文化」社會團體評鑑「優等獎」,於今年十二月五日接受公開表揚。
二、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三、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四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學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三個專業委託計畫、原子能委員會一個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六、協辦「紀念臺灣地區氣象測報一百年: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航空氣象測報研討會」、「大氣邊界層研討會」,對提昇我國氣象學術、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七、謝理事長、部份理事及會員代表國內氣象界,於五月份赴美國Boulder參加「台灣地區颱風研究研討會」,十二月份赴大陸西安參加有關「南海季風實驗計畫研討會」。
八、其他相關學術活動之參與推展,如1997年梅雨季號豪(大)雨觀測預報實驗。
二、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三、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四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學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三個專業委託計畫、原子能委員會一個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六、協辦「紀念臺灣地區氣象測報一百年: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航空氣象測報研討會」、「大氣邊界層研討會」,對提昇我國氣象學術、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七、謝理事長、部份理事及會員代表國內氣象界,於五月份赴美國Boulder參加「台灣地區颱風研究研討會」,十二月份赴大陸西安參加有關「南海季風實驗計畫研討會」。
八、其他相關學術活動之參與推展,如1997年梅雨季號豪(大)雨觀測預報實驗。
民國87年
一、本會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二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績優民間團體 學術內類:優良績效獎」,於今年六月接受劉副院長兆玄頒獎公開表揚。
二、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三、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三個專業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六、主辦「海峽兩岸及鄰近地區豪雨與季風研究研討會」及協辦「第十六屆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暨亞洲太平洋季風與颱風氣象研討會」、「航空氣象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海峽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兩岸異常氣候及氣象應用研討會」,對促進兩岸交流及提昇我國氣象學術、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七、接受中央氣象局委組團赴大陸:四川成都、湖北宜昌武漢、北京、上海等地,進行氣象科技發展參訪,完成參訪報告供有關單位參考。
八、參與推動「1998年梅雨期豪雨實驗(MYEX 98)」及參加國際「南海季風實驗計畫研討會(SCSMEX)」,整合全國氣象學術與作業界的熱烈參與,蒐集大量資料亦獲國際的好評。
九、主辦「八十七年暑期大氣科學研習營」,成效良好發揮學術團體服務社會的功能。
二、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三、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生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三個專業委託計畫,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
六、主辦「海峽兩岸及鄰近地區豪雨與季風研究研討會」及協辦「第十六屆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暨亞洲太平洋季風與颱風氣象研討會」、「航空氣象分析與預報研討會」、「海峽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兩岸異常氣候及氣象應用研討會」,對促進兩岸交流及提昇我國氣象學術、氣象預測精準、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卓著。
七、接受中央氣象局委組團赴大陸:四川成都、湖北宜昌武漢、北京、上海等地,進行氣象科技發展參訪,完成參訪報告供有關單位參考。
八、參與推動「1998年梅雨期豪雨實驗(MYEX 98)」及參加國際「南海季風實驗計畫研討會(SCSMEX)」,整合全國氣象學術與作業界的熱烈參與,蒐集大量資料亦獲國際的好評。
九、主辦「八十七年暑期大氣科學研習營」,成效良好發揮學術團體服務社會的功能。
民國88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二、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四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舞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期刊,郵寄大陸中科院大氣所、北大地球物理系、氣象局系統…等28個單位;接受大陸「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氣象科學」、「熱帶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等廿餘種期刊,分發台大大氣系、中央氣象局…等7個單位參考,對促進兩岸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專家學者來台舉辦「海峽兩岸災變天氣學術研討會」與參訪活動,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六、主辦「八十八年暑期國中高中地科教師研習營」,成效良好發揮學術團體服務社會的功能。
七、推動參加「第四屆東亞及西太平洋氣象與氣候研討會」,促進國際及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八、協辦「第六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跨世紀兩岸大學生研習營」、「軍事氣象學術研討會」,對促進國內及兩岸交流有貢獻。
二、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四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舞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期刊,郵寄大陸中科院大氣所、北大地球物理系、氣象局系統…等28個單位;接受大陸「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氣象科學」、「熱帶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等廿餘種期刊,分發台大大氣系、中央氣象局…等7個單位參考,對促進兩岸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三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專家學者來台舉辦「海峽兩岸災變天氣學術研討會」與參訪活動,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六、主辦「八十八年暑期國中高中地科教師研習營」,成效良好發揮學術團體服務社會的功能。
七、推動參加「第四屆東亞及西太平洋氣象與氣候研討會」,促進國際及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八、協辦「第六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跨世紀兩岸大學生研習營」、「軍事氣象學術研討會」,對促進國內及兩岸交流有貢獻。
民國89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二、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舞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期刊,郵寄大陸中科院大氣所、北大地球物理系、氣象局系統…等28個單位;接受大陸「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氣象科學」、「熱帶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等廿餘種期刊,分發台大大氣系、中央氣象局…等7個單位參考,對促進兩岸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乙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專家學者來台舉辦「海峽兩岸災變天氣與預報學術研討會」與參訪活動,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六、接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之委託,邀請大陸專家學者來台舉辦「兩岸大氣環境與氣象應用學術研討會」與參訪活動,成效良好,發揮學術團體服務社會的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七、推動促成「第一屆全國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促進國內各大專院校大氣科學(氣象)學門之在學生之感情與學術交流有貢獻。
八、協辦「第七屆大氣科學與空氣品質國際學術研討會」、「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兩岸氣象防災教研討會」、「第二屆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八十九年度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對促進國際、國內及兩岸氣象交流學術有貢獻。
九、通過會章之修訂並完成「會士授予辦法」,對氣象(大氣科學)研究成果及對氣象業務之進步有特殊貢獻之會友,經理事會之通過得授予本會「會士」之榮譽。
十、本會再度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三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績優民間團體 學術內類:優良績效獎」,於今年五月接受陸委會主委頒獎公開表揚。
二、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舞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期刊,郵寄大陸中科院大氣所、北大地球物理系、氣象局系統…等28個單位;接受大陸「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氣象科學」、「熱帶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等廿餘種期刊,分發台大大氣系、中央氣象局…等7個單位參考,對促進兩岸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乙位,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專家學者來台舉辦「海峽兩岸災變天氣與預報學術研討會」與參訪活動,均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六、接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之委託,邀請大陸專家學者來台舉辦「兩岸大氣環境與氣象應用學術研討會」與參訪活動,成效良好,發揮學術團體服務社會的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七、推動促成「第一屆全國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促進國內各大專院校大氣科學(氣象)學門之在學生之感情與學術交流有貢獻。
八、協辦「第七屆大氣科學與空氣品質國際學術研討會」、「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兩岸氣象防災教研討會」、「第二屆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八十九年度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對促進國際、國內及兩岸氣象交流學術有貢獻。
九、通過會章之修訂並完成「會士授予辦法」,對氣象(大氣科學)研究成果及對氣象業務之進步有特殊貢獻之會友,經理事會之通過得授予本會「會士」之榮譽。
十、本會再度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三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績優民間團體 學術內類:優良績效獎」,於今年五月接受陸委會主委頒獎公開表揚。
- 90年
- 91年
- 92年
- 93年
- 94年
- 95年
- 96年
- 97年
民國90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地球科學集刊」、「氣象學會會刊」共十集,鼓勵學術創作及交流,對提升我國氣象學術及國際地位,著有貢獻。
二、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舞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期刊,郵寄大陸中科院大氣所、北大地球物理系、氣象局系統…等28個單位;接受大陸「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氣象科學」、「熱帶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等廿餘種期刊,分發台大大氣系、中央氣象局…等7個單位參考,對促進兩岸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乙位,以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將邀請大陸專家學者來台舉辦「海峽兩岸颱風研討會」與參訪活動,均可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六、推動促成中央氣象局有關人員,赴大陸參加「海峽兩岸暴雨災變天氣學術研討會」與參訪活動,成效良好,發揮學術團體服務社會的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七、推動促成「第十三屆全國氣象杯桌球錦標賽」,對促進國內各氣象作業、學校師生及學術單位工作人員之感情交流有貢獻。
八、協辦「2001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東亞中尺度氣象與颱風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第二屆全國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九十年度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對促進國際、國內及兩岸氣象交流學術有貢獻。
九、通過「萬寶康教授獎學金設置與申請辦法」,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參與氣象學術研究之青年學子有鼓勵作用。
十、通過授予蔡清彥、陳泰然兩會友本會「會士」之榮譽,對會員之學術研究貢獻有表揚肯定的作用。
二、設置劉衍淮博士獎學金及黃廈千博士學術論文獎,今年共頒發三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及鼓舞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期刊,郵寄大陸中科院大氣所、北大地球物理系、氣象局系統…等28個單位;接受大陸「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氣象科學」、「熱帶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等廿餘種期刊,分發台大大氣系、中央氣象局…等7個單位參考,對促進兩岸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設置「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氣象學獎」,今年頒授乙位,以培養與鼓勵一般學子從事大氣科學研究之興趣。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將邀請大陸專家學者來台舉辦「海峽兩岸颱風研討會」與參訪活動,均可依時程完成,發揮社團服務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六、推動促成中央氣象局有關人員,赴大陸參加「海峽兩岸暴雨災變天氣學術研討會」與參訪活動,成效良好,發揮學術團體服務社會的功能,對促進兩岸交流有貢獻。
七、推動促成「第十三屆全國氣象杯桌球錦標賽」,對促進國內各氣象作業、學校師生及學術單位工作人員之感情交流有貢獻。
八、協辦「2001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東亞中尺度氣象與颱風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七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第二屆全國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九十年度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對促進國際、國內及兩岸氣象交流學術有貢獻。
九、通過「萬寶康教授獎學金設置與申請辦法」,對鼓勵氣象系優秀學生及優秀研究成果,為國家培育參與氣象學術研究之青年學子有鼓勵作用。
十、通過授予蔡清彥、陳泰然兩會友本會「會士」之榮譽,對會員之學術研究貢獻有表揚肯定的作用。
民國91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學會會刊」及「地球科學集刊」,除分送會友,並主 動提供國家圖書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 動有貢獻。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1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四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學術類:績效卓著」, 績優學術團體之表揚。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海峽兩岸乾旱與災變 天氣研討會」及參訪活動;和青年救國團共同邀請「江蘇省氣象學會參訪 團」,協辦「海峽兩岸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 流。
六、委託台大大氣科學系承辦「海峽兩岸第三屆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在台 舉行,在大陸出版「海峽兩岸氣科學名詞」對照本,也是兩岸第一本完成 出版的科學技術名詞對照本。
七、國內「第三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 文獎,共頒發 7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術論文獎。
八、頒發王時鼎會友以「台灣區域環流、侵台颱風路徑結構及風雨分布之特徵分 析」之學術成就,為本年度之「會士」。
九、印製「認識天空的雲」彩色掛圖一式兩張,主動分發寄給國內中小學,供推 廣地球科學科普教育之用。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1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四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學術類:績效卓著」, 績優學術團體之表揚。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海峽兩岸乾旱與災變 天氣研討會」及參訪活動;和青年救國團共同邀請「江蘇省氣象學會參訪 團」,協辦「海峽兩岸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 流。
六、委託台大大氣科學系承辦「海峽兩岸第三屆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在台 舉行,在大陸出版「海峽兩岸氣科學名詞」對照本,也是兩岸第一本完成 出版的科學技術名詞對照本。
七、國內「第三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 文獎,共頒發 7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術論文獎。
八、頒發王時鼎會友以「台灣區域環流、侵台颱風路徑結構及風雨分布之特徵分 析」之學術成就,為本年度之「會士」。
九、印製「認識天空的雲」彩色掛圖一式兩張,主動分發寄給國內中小學,供推 廣地球科學科普教育之用。
民國92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學會會刊」、「地球科學集刊」及「海峽兩岸颱風與中 尺度預報作業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篇」,除分送會友,並主動提供國家圖書 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貢獻。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4 位,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萬寶康教授 獎學金之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今年因故暫停。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海峽兩岸颱風與中尺 度預報作業研討會」及參訪活動,協辦文大組團赴大陸參加「海峽兩岸大 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五、頒發劉紹臣會友以「大氣化學、環境變遷」之學術成就,為本年度之「會士」。
六、委託中央氣象局主辦「第十四屆氣象杯桌球錦標賽」,促進氣象學術與作業 單人員之間的友誼交流。
七、為慶祝氣象學會創會八十周年活動,特成立六人之任務小組,規劃推動醫系 列慶祝活動,希望各位會友及氣象界從業人員共襄盛舉。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4 位,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萬寶康教授 獎學金之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今年因故暫停。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海峽兩岸颱風與中尺 度預報作業研討會」及參訪活動,協辦文大組團赴大陸參加「海峽兩岸大 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五、頒發劉紹臣會友以「大氣化學、環境變遷」之學術成就,為本年度之「會士」。
六、委託中央氣象局主辦「第十四屆氣象杯桌球錦標賽」,促進氣象學術與作業 單人員之間的友誼交流。
七、為慶祝氣象學會創會八十周年活動,特成立六人之任務小組,規劃推動醫系 列慶祝活動,希望各位會友及氣象界從業人員共襄盛舉。
民國93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學會會刊」、「地球科學集刊」及「海峽兩岸災變天氣 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篇」,除分送會友,並主動提供國家圖書館、 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貢獻。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4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本學會再度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五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科技類:績 效卓著」,績優學術團體之表揚。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海峽兩岸災變天氣分 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六、委託文大大氣科學系承辦「第八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參加「2004 年全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氣氛熱烈共發表近百篇論文。
七、委託中正理工學院應用物理系舉辦,國內「第四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 會」(去年因 SARS 停辦),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11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術論文獎。
八、國內組團赴大陸參加「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並參訪其氣象局、 民航局氣象作業單位,並拜會中科院大氣所及北大大氣系,特別參訪氣象 學會發祥地「青島觀象臺」。
九、慶祝本學會創會八十週年紀念,除表央曲克恭等八位特殊貢獻及資深績優人 員外,本學會「大氣科學」期刊今年封面改版成彩色印刷,並已邀請論文 方式出「紀念特刊」一本,同時印製「大氣科學摘要彙篇」專刊,主動提 供國家圖書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 貢獻。
十、本學會與台大大氣系國科會氣象資料庫、華藝數位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將「大氣科學」期刊 1-32 期全文掃描建檔,廣為流傳。相關電子檔作成磁 片,分發有關單位即會友收存使用。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4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本學會再度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五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科技類:績 效卓著」,績優學術團體之表揚。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海峽兩岸災變天氣分 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六、委託文大大氣科學系承辦「第八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參加「2004 年全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氣氛熱烈共發表近百篇論文。
七、委託中正理工學院應用物理系舉辦,國內「第四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 會」(去年因 SARS 停辦),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11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術論文獎。
八、國內組團赴大陸參加「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並參訪其氣象局、 民航局氣象作業單位,並拜會中科院大氣所及北大大氣系,特別參訪氣象 學會發祥地「青島觀象臺」。
九、慶祝本學會創會八十週年紀念,除表央曲克恭等八位特殊貢獻及資深績優人 員外,本學會「大氣科學」期刊今年封面改版成彩色印刷,並已邀請論文 方式出「紀念特刊」一本,同時印製「大氣科學摘要彙篇」專刊,主動提 供國家圖書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 貢獻。
十、本學會與台大大氣系國科會氣象資料庫、華藝數位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將「大氣科學」期刊 1-32 期全文掃描建檔,廣為流傳。相關電子檔作成磁 片,分發有關單位即會友收存使用。
民國94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學會會刊」、「地球科學集刊」及「2005 年海峽兩岸 災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篇」,除分送會友,並主動提供國家 圖書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貢獻。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6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主動發文中央研究院,籲請恢復創院就成立的「氣象(大氣科學)研究所」, 並函知國內氣象作業及教學單位。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2005 年海峽兩岸災 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六、委請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舉辦國內「第五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 會」,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13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 術論文獎。
七、頒發劉兆漢、廖國男、李羅權、張時禹四位會友,以他們的學術成就,成為 本年度之「會士」。
八、本學會再度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六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科技類:成 效特優」,績優學術團體之表揚。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6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主動發文中央研究院,籲請恢復創院就成立的「氣象(大氣科學)研究所」, 並函知國內氣象作業及教學單位。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2005 年海峽兩岸災 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六、委請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舉辦國內「第五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 會」,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13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 術論文獎。
七、頒發劉兆漢、廖國男、李羅權、張時禹四位會友,以他們的學術成就,成為 本年度之「會士」。
八、本學會再度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六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科技類:成 效特優」,績優學術團體之表揚。
民國95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學會會刊」、「地球科學集刊」及「2005 年海峽兩岸 災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篇」,除分送會友,並主動提供國家 圖書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貢獻。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6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主動發文中央研究院,籲請恢復創院就成立的「氣象(大氣科學)研究所」, 並函知國內氣象作業及教學單位。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2005 年海峽兩岸災 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六、委請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舉辦國內「第五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 會」,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13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 術論文獎。
七、頒發劉兆漢、廖國男、李羅權、張時禹四位會友,以他們的學術成就,成為 本年度之「會士」。
八、本學會再度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六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科技類:成 效特優」,績優學術團體之表揚。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6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主動發文中央研究院,籲請恢復創院就成立的「氣象(大氣科學)研究所」, 並函知國內氣象作業及教學單位。
五、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2005 年海峽兩岸災 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六、委請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舉辦國內「第五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 會」,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13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 術論文獎。
七、頒發劉兆漢、廖國男、李羅權、張時禹四位會友,以他們的學術成就,成為 本年度之「會士」。
八、本學會再度榮獲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第六屆從事兩岸文教交流「科技類:成 效特優」,績優學術團體之表揚。
民國96年
一、編印發「大氣科學」、「學會會刊」、「地球科學集刊」及「2007 年海峽兩岸 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篇」,除分送會友,並主動提供國 家圖書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貢獻。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4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空軍氣象聯隊將其保管的「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基金, 去年全數移交本學會管理,各單位之獎學金,統向本學會申請,今年增加 空軍官校及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5 位獲獎人。
五、本學會組團由理事長指派祕書長率團赴大陸四川成都,參加「2007 年海峽 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並參訪四川省氣象局相關作業單位,並轉赴江 蘇省參觀氣象相關作業單位。
六、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2007 年海峽兩岸災 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本次由大陸氣象局副局長率團, 除參加研討會並參訪氣象局作業單位,台大、中大及文大大氣科學系,促 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七、委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舉辦國內「第七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6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術論文 獎。
八、本會委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承辦「第九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 本研討會與中央氣象局之「96 年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合併同時舉行,並配 合「2007 年台灣地球聯合學術研討會」一系列活動展開。
二、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14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三、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四、空軍氣象聯隊將其保管的「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基金, 去年全數移交本學會管理,各單位之獎學金,統向本學會申請,今年增加 空軍官校及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5 位獲獎人。
五、本學會組團由理事長指派祕書長率團赴大陸四川成都,參加「2007 年海峽 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並參訪四川省氣象局相關作業單位,並轉赴江 蘇省參觀氣象相關作業單位。
六、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2007 年海峽兩岸災 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本次由大陸氣象局副局長率團, 除參加研討會並參訪氣象局作業單位,台大、中大及文大大氣科學系,促 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七、委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舉辦國內「第七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6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術論文 獎。
八、本會委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承辦「第九屆全國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 本研討會與中央氣象局之「96 年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合併同時舉行,並配 合「2007 年台灣地球聯合學術研討會」一系列活動展開。
民國97年
一、為慶祝本學會在台復會 50 週年,除表揚 11 位特殊貢獻及資深績優氣象學者 從業人員外,大會還安排「台灣氣象發展之回顧與展望」、「氣象領域之合 作與展望」、「地球科學之前景—從大氣科學談起」…等專題報告及討論。
二、編印發「大氣科學」、「學會會刊」、「地球科學集刊」及「2007 年海峽兩岸 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篇」,除分送會友,並主動提供國 家圖書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貢獻。
三、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22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四、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五、本學會組團由理事長率團赴大陸,參加「2008 年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 討會」,並參訪中國氣象局氣象作業單位,並轉赴廣東省參觀氣象相關作業 單位。
六、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2008 年海峽兩岸災 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本次由大陸氣象局副局長率團, 除參加研討會並參訪氣象局作業單位,國家防災科技研究中心,台大、中 大及文大大氣科學系,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七、委請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舉辦國內「第八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 會」,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13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 術論文獎。
八、頒發王寶貫會友,以其學術成就,成為本年度之「會士」,王會士並在大會 做學術與科普之報告,本會特邀台北建中、北一女…等 10 所學校師生出席, 場面熱烈提問很多。
九、配合本會會士廖國男院士回國,參加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學會一併邀請劉 紹臣會士,舉行「氣候變遷講座」之學術報告,出席熱烈。
二、編印發「大氣科學」、「學會會刊」、「地球科學集刊」及「2007 年海峽兩岸 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篇」,除分送會友,並主動提供國 家圖書館、大氣科學等相關系所及團體會員,對國內氣象學術活動有貢獻。
三、設置黃廈千博士論文獎、劉衍淮博士獎學金、萬寶康教授獎學金,今年共頒 發 22 位,特別是研究生論文成果發表之獎勵,為國家培育及鼓勵從業人員 熱烈參與氣象學術研究。
四、負責將國內「大氣科學」、「氣象學報」…等四種學術期刊,有寄大陸中科院 大氣所、南大大氣系、氣象局系統…等近 30 個單位;也接收大陸相關單位 寄來「大氣科學」、「氣象學報」、「應用氣象學報」、「熱帶氣象學報」、…等 二十餘種學術期刊,分發國內相關系所、中央氣象局等作業單位圖書館, 對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有貢獻。
五、本學會組團由理事長率團赴大陸,參加「2008 年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 討會」,並參訪中國氣象局氣象作業單位,並轉赴廣東省參觀氣象相關作業 單位。
六、接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邀請大陸氣象界組團來台參加「2008 年海峽兩岸災 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及參訪活動,本次由大陸氣象局副局長率團, 除參加研討會並參訪氣象局作業單位,國家防災科技研究中心,台大、中 大及文大大氣科學系,促進兩岸氣象學術交流。
七、委請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舉辦國內「第八屆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 會」,本會萬寶康教授獎學金提供論文獎,共頒發 13 位博、碩生之優秀學 術論文獎。
八、頒發王寶貫會友,以其學術成就,成為本年度之「會士」,王會士並在大會 做學術與科普之報告,本會特邀台北建中、北一女…等 10 所學校師生出席, 場面熱烈提問很多。
九、配合本會會士廖國男院士回國,參加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學會一併邀請劉 紹臣會士,舉行「氣候變遷講座」之學術報告,出席熱烈。
Record
民國83~98年兩岸氣象學術交流記錄
年、月、日 | 研 討 會 名 稱 | 領隊/互訪人數 | 參 訪 單 位 |
---|---|---|---|
83.03.22.~27. | 海峽兩岸天氣與氣候學術研討會 | 陶詩言(中科院院士)/ 13位 | 中央氣象局、台大、中大、民航中正氣象台 |
83.10.05.~09. | 海峽兩岸天氣氣候 學術研討會 | 陳泰然(理事長) / 20位 | 大陸氣象局、北大、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84.05.19.~26. | 海峽兩岸氣象防災技術交流研習座談與觀摩 | 葉榕生(福建省局長)/ 12位 | 中央氣象局及日月潭氣象站、台大、中大 |
84.05.25.~06.02. | 海峽兩岸東亞季風與氣候學術研討及座談會 | 葉篤正(中科院院士)/ 3位 | 中央氣象局、台大及中大大氣科學系學術演講 |
84.12月、85.01.及03. | 大陸氣象科技現況調查(交通部科技顧問室委辦) | 陳泰然(台大教授)/ 三批共16位 | 華南、北京及華東等地氣象作業、科研及學校 |
85.05.15.~20. | 第三屆東亞及西太平洋氣象與氣候研討會(暨) 南海季風實驗科學規劃會議 | 馬鶴年(大陸氣象局副局長) / 28位 | 中央氣象局及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科學系 |
85.08.09.~16. | 海峽兩岸及臨近地區暴雨試驗研討會 | 陳泰然(台大教授)/ 10位 | 大陸氣象局、北大、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85.11.05.~16. | 大陸氣象參訪 (交通部委辦) | 謝信良(理事長)/ 12位 | 北京、福州、廣州、南京、上海等地氣象單位 |
85.12.08.~17. | 東亞地區豪雨研究研討會 (暨) 兩岸豪雨實驗規劃研討會 | 鄒競蒙(大陸氣象學會理事長) / 21位 | 中央氣象局及花蓮、台中、嘉義、阿里山氣象站、台大及中大大氣科學系、民航中正氣象台 |
85.12.08.~17. | 東亞地區豪雨研究研討會 (暨) 兩岸豪雨實驗規劃研討會 | 鄒競蒙(大陸氣象學會理事長) / 21位 | 中央氣象局及花蓮、台中、嘉義、阿里山氣象站、台大及中大大氣科學系、民航中正氣象台 |
86.09.21.~29. | 海峽兩岸自然(大氣)科學生論文發表研討會(本學會協辦) | 陸維松(南京氣象學院院長助理) / 21位 | 中央氣象局及日月潭、高雄氣象站、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科學系 |
87.05.24.~30. | 海峽兩岸及鄰近地區豪雨與季風研究研討會 (中華發展基金會委辦) | 溫克剛(大陸氣象局局長)/ 13位 | 中央氣象局及日月潭氣象站、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科學系 |
87.11.27.~12.04. | 大陸氣象科技發展參訪 (中央氣象局委辦) | 張隆男(中大教授)/ 12位 | 成都、武漢、北京、上海等地氣象單位 |
87.12.08.~14. | 兩岸異常氣候及應用氣象研討會(本學會協辦) | 趙成志(江蘇氣象局副局長)/ 10位 | 師大分部、氣象局日月潭、阿里山氣象站 |
88.03.08.~14. | 海峽兩岸災變天氣學術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委辦) | 馬鶴年(大陸氣象局副局長)/ 17位 | 中央氣象局及日月潭、台南、高雄氣象站、台大、中大大氣科學系 |
88.03.19.~25. | 第一屆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 | 王明星(中科院大氣所所長)/ 8位 | 台大大氣科學系、南下參訪 |
88.06.08.~17. | 跨世紀兩岸大學生研習營 (本學會協辦) | 靳諾(大陸教育部社政司)/ 45位 | 文大大氣科學系、南下參訪 |
88.10.25.~11.04. | 第四屆東亞及西太平洋氣象與氣候研討會 | 劉兆漢(氣象學會理事長)/ 36位 | 杭州、嘉興、黃山、上海等地氣象站 |
89.06.20.~30. | 兩岸大氣環境與氣象應用學術研討會 (中華發展基金會委辦) | 曾慶存(大陸氣象學會理事長、科協副主席)/ 19位 | 中央氣象局及五分山雷達站、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科學系 |
89.08.18.~24. | 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 (本學會協辦) | 劉廣英(文大理學院院長)/ 32位 | 湖南張家界、福州市等地氣象站 |
89.11.15.~21. | 兩岸災變天氣與預報學術研討會 (中央氣象局委辦) | 顏 宏(大陸氣象局副局長)/ 16位 | 中央氣象局及花蓮雷達與氣象站、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科學系 |
89.11.27.~12.02. | 第二屆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 | 陳泰然(台大教授)/ 9位 | 海南島海口市、三亞市等地氣象單位 |
90.02.20.~03.01. | 兩岸氣象防災教育研討會 (本學會協辦) | 劉可先(山東氣象局副局長)/ 27位 | 文大大氣科學系、中央氣象局及高雄、日月潭、阿里山、花蓮氣象站 |
90.04.17. ~21. | 南海季風實驗(CSMEX) 科學研討會(國科會) | 王作台(氣象學會秘書長)/ 12位 | 上海市、杭州市等地氣象單位 |
90.04.23.~30. | 海峽兩岸暴雨災變天氣學術交流會(本學會協辦) | 紀水上(氣象局副局長)/ 10位 | 武漢、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氣象單位 |
90.05.15.~22. | 海峽兩岸氣象防災科技研發研討會(本學會參與) | 鄧昌松(海南省氣象局局長)/ 12位 | 中央氣象局及環島一週之部分氣象站 |
90.12.20.~27. | 海峽兩岸颱風研討會 (中央氣象局委辦) | 鄭國光(大陸氣象局副局長)/ 17位 | 中央氣象局及日月潭氣象站、墾丁氣象雷達站台大、中大、文大 |
91.05.07.~12. | 第三屆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 | 劉青(科技名詞審委會主任)/ 8位 | 台大、文大大氣科學系、南下參訪 |
91年5月7-12日 | 第三屆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 | 劉青(科技名詞審委會主委)/8位 | 台大、文大大氣科學系,南下開會 |
91年7月27日-8月3日 | 第七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暨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文大理學院主辦) | 劉廣英(文大理學院院長)/10位 | 江西井崗山開研討會,參觀爐山及江西氣象單位 |
91年11月17-23日 | 浙江省氣象學會參訪團(本學會協辦) | 朱青(浙江省氣象副局長)/10位 | 由財團法人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邀請,參加研討會及參訪氣象局等 |
91年12月03-12日 | 江蘇省氣象學會參訪團(學會與救國團主辦) | 卞光輝(江蘇省氣象副局長)/8位 | 參訪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氣象局及日月潭、阿里山氣象站 |
91年12月16-22日 | 第三屆海峽兩岸大氣科學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台大大氣系主辦、本學會協辦) | 黃榮輝(院士、大陸氣象學會副理事長)/30位 | 參訪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氣象局及日月潭氣象站 |
91年12月16-23日 | 海峽兩岸乾旱與災變天氣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委託本學會主辦) | 劉英金(大陸中國氣象局副局長)/15位 | 參訪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墾丁氣象雷達站 |
92年12月15-22日 | 海峽兩岸颱風與中尺度天氣預報作業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委託本學會主辦) | 許小峰(大陸中國氣象局副局長)/14位 | 參訪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氣象局、花蓮氣象站及氣象雷達站、成功氣象站 |
93年7月25日-8月3日 | 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文大理學院主辦) | 劉廣英(文大理學院院長)/20位 | 四川都江堰市研討會,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九寨溝及黃龍自然遺產 |
93年9月12-19日 | 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學會80週年) | 劉廣英(氣象學會理事長)/20位 | 北京延慶開研討會,分別參訪大陸氣象局、民航局及中科院大氣所,併赴青島參訪學會發祥地「觀象臺」 |
93年11月29日-12月9日 | 2004年海峽兩岸災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委託本學會主辦、學會80週年) | 伍榮生(院士、大陸氣象學會理事長)/17位 | 參訪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氣象局及日月潭氣象站、南區氣象中心 |
94年11月23-30日 | 2005年海峽兩岸災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委託本學會主辦) | 宇如聰(大陸中國氣象局副局長)/17位 | 參訪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民航局中正氣象台、氣象局及日月潭、阿里山氣象站、南區氣象中心 |
95年7月26日-8月4日 | 2006年兩岸青年大氣科學學術研討會(文大理學院主辦) | 劉廣英(文大理學院院長)/15位 | 雲南昆明參加研討會,參觀雲南大學、石林、麗江 |
95年9月12-19日 | 2006年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大陸主辦) | 辛江霖(氣象學會理事長、氣象局局長)/15位 | 北京的氣象科技大樓開研討會,分別參訪大陸北京氣象作業單位,並赴陜西西安參訪 |
95年10月10-15日 | 第四屆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與災變天氣學術研討會(大陸主辦) | 陳泰然(台大副校長)/7位 | 在新疆喀什召開,參訪當地及新疆省氣象局 |
95年10月29日-11月5日 | 2006年海峽兩岸災變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委託本學會主辦) | 秦大河(大陸中國氣象局局長、氣象學會理事長)/20位 | 參訪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氣象局阿里山氣象站、南區氣象中心、墾丁氣象雷達站 |
96年9月12-19日 | 2007年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大陸主辦) | 李定國(氣象學會秘書長、氣象局主任秘書)/12位 | 四川成都開研討會,參觀四川省氣象局、黃龍機場,併赴江蘇南京、揚州氣象單位參觀 |
96年11月28日-12月5日 | 2007年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委託本學會主辦) | 王守榮(大陸中國氣象局副局長)/15位 | 參訪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南區氣象中心、墾丁氣象雷達站 |
97年9月7-13日 | 第五屆海峽兩岸大氣科學名詞學術研討會(台灣主辦) | 伍榮生(院士、南京大學教授)/8位 | 在台大大氣系研討,參觀澎湖風景區、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 |
97年9月12-19日 | 2008年海峽兩岸氣象科學技術研討會(大陸主辦) | 辛江霖(氣象學會理事長、氣象局局長)/16位 | 北京的氣象科技大樓開研討會,參訪大陸北京國家氣象作業中心,並赴廣東省氣象作業單位參訪 |
97年12月1日-12月8日 | 2008年海峽兩岸災害性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中央氣象局委託本學會主辦) | 矯梅燕(大陸中國氣象局副局長)/16位 | 參訪台大、中大、文大大氣系,參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象局作業中心、日月潭氣象站、南區氣象中心、墾丁氣象雷達站 |
98年5月29日-6月7日 | 兩岸梅雨期豪雨和颱風預報技術發展研討會(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主辦) | 董熔(大陸福建省氣象局局長)/11位 | 參訪台大大氣系、綜合災害研究中心,參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台北市政府災害應變中心、中央氣象局作業中心、花蓮氣象站、墾丁氣象雷達站 |
98年6月19日-6月23日 | 2009年海?兩岸自然災害防治交流合作研討會(大陸中國國際人才交?基?會、台灣?國鼎科技發展基?會共同主辦) | 陳泰然(台大副校長)/10人 | 參訪福建省氣象局、地震局、水利聽 |